配资之家各式手绘图纸铺满一地
走进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牛滩村,国家级非遗项目“中卫建筑彩绘”代表性传承人陈进德的传承基地坐落于此。三两房间内,彩绘作品琳琅满目,各式手绘图纸铺满一地。陈进德从泛黄的纸堆中抽出一张铅笔纹样,语气中透着珍视:“这是‘油饼子圈子’,绘于1979年到1983年之间。”只见柔和的涡旋线条围成一圈,形似炸好的油饼,质朴中透着匠心。
陈进德传承基地,房间内摆满彩绘作品,各式手绘图纸铺满一地。
这些图纸大多绘制于20世纪80年代,曾为中卫高庙、鼓楼等古建筑的修缮提供栩栩如生的图案小样,最终化作门框、窗楹、檐角上的精美纹饰。陈敬德如数家珍:“弧形线条尾端往内回弯,好像卷曲的狗尾,叫‘狗尾巴云子’;饱满的弧线三角形底部平宽,顶部收尖,整体形态敦厚稳重,状似莲花花瓣,叫作‘莲花瓣子’;“猫蹄子窝”则在三瓣半圆中呈放射状点缀5至7枚水滴形状,模仿了猫爪足印……”
展开剩余84%从“一见钟情”到“半生痴情”
陈进德介绍,中卫建筑彩绘属明清地方彩绘的一种形式,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官式彩绘的工艺。在吸收“和玺彩画”“旋子彩画”“苏式彩画”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中卫建筑彩绘提炼总结富有吉祥寓意的“如意旋子彩画”法式,衍生出一系列地方特色图案。
陈进德生于1960年,自幼爱好美术,中学时美术老师发现他的绘画天赋,专门指导他学习素描、水彩画、油漆画。1978年高中毕业后,陈进德发挥绘画专长,投身油漆绘画领域,服务民间,他的工艺深受大家喜爱。
陈进德在中卫高庙。受访者供图。
1983年,古建筑群中卫高庙翻修,开展古建彩画保护工作,陈进德应召参与。“房架上那些精美绝伦的彩绘图案,就像一道闪电,直直地击中了我。”陈进德从此与古建筑彩绘结下不解之缘,他拜高级彩画师王在田为师,系统学习绘画技巧。
陈进德就像着了魔一样,白天跟着师傅学习,夜晚就住在高庙附近的小屋中自己揣摩绘画技法。“几年学习,我熟练掌握了师傅教的彩绘各项技能,从建筑油漆处理到彩绘图案设计,都应用自如。”1985年,因王在田年事已高,陈进德被任命负责中卫高庙修缮彩绘工程。
1990年,陈进德在高庙描彩绘。受访者供图
给古建筑“上妆”的冷门绝活
在古建筑修缮里,彩绘不属于古建筑的结构,是一种装饰工艺,也是最后一道工序。“彩绘修缮在古建筑修缮里算是冷门,但这相当于‘脸面和形象’。人家把木结构、门窗做好了,需要你去‘上妆’。”谈起古建筑彩画,陈进德总是滔滔不绝。中卫古建彩绘工艺复杂,要经过油漆作和彩画作两大过程。油漆作可分为搭架、撕缝、下竹钉、汁浆、过板子、包麻或包布、压麻灰等10多个步骤。彩画作品又可分为绘图放样、扎图、拍谱子、图案沥粉、颜料调配、沥粉贴金等10多个步骤。
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,中卫建筑彩绘图案经一次次修正,最后正式定名为“如意旋子彩绘”,从此走上了正规的彩绘艺程。
中卫高庙彩绘。受访者供图。
“从那时起,几十年好像没从高庙离开过。”1985年至2020年,35年间,中卫高庙修缮4次,单次工程最长达10年之久。陈进德的全部心血也倾注在这里。2013年,中卫高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陈进德看来,古建彩绘不但有防腐等保护木质建筑的作用,更体现传统建筑之美,彰显民族文化之道,反映民间习俗之趣,蕴含东方哲学之味。
2012年中卫高庙油漆彩画专项修缮。受访者供图
2016年,陈进德创立了宁夏艺轩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,改变了以往仅以“中卫高庙古建彩画部”开展活动的局面,公司运营更为完善。2020年,中卫市再次组织制定高庙油漆彩画专项修缮方案,交由宁夏艺轩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施工。
2021年,建筑彩绘(中卫建筑彩绘)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;2024年,陈进德入选国家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公示名单;今年,陈进德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。
一家三代的传承接力
“古建彩绘最难的是‘打好底子’。为了能让效果更好、保存时间更长,徒弟们首先要变成‘施工队’,完成油漆作步骤,算是打好了绘画底子,才能开始彩绘创作。”陈进德介绍。40余年来,陈进德在建筑彩绘领域精耕细作,作品遍布各地,收徒共30余名。他与团队成员的足迹并不局限于中卫,全区各地及周边省市县的多处古建筑,都留下了他们美轮美奂的彩绘作品。
1985年,陈进德刚入行便收了自己的外甥王洪财为徒。王洪财追随师父四处打拼,如今已成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。
陈进德(中)与大儿子陈学军(左)、外甥王洪财(右)整理手稿。
陈进德的3个儿子自幼便跟着古建彩绘团队,大人们描绘丹青时,他们就在一旁帮忙递东西。在耳濡目染之下,成年后,3人和他们的妻子也加入了传承队伍,均成为中卫市级非遗传承人。二儿子陈学儒从事古建彩绘已有20余年,他感慨:“这20多年间,中卫建筑彩绘的技艺、工具都已更新换代。例如,过去人们用石膏粉制作建筑彩绘中凸起的沥粉图案,定型缓慢且不稳定,如今改用原子灰,效率大幅提高。”
如今,陈进德的孙辈也开始逐渐接过建筑彩绘的“接力棒”。陈星龙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跟着爷爷学习绘画技巧,从前和同学们一起路过高庙时,他总会向大家介绍:“上面的图案是我爷爷画的。”
“只要还有人愿意学,我就会一直教下去。”陈进德的传承基地由20世纪80年代参与修缮高庙时居住的老屋改建,陈列室布置有中卫建筑彩绘展示、彩绘传承谱系、彩绘文创作品等。近年来,陈进德利用传承基地举办培训班、研学班,让更多人对中卫建筑彩绘有了深入了解,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。“陈老师讲解细致入微,让我学会了一些古建彩绘纹样的画法。”在“中卫彩绘”进校园活动中,中卫一小学生田甜说。
老屋被改造为传承基地。
整理纹样,守护文化密码
今年3月以来,陈进德整理起他40余年系统性收集的大量珍贵建筑彩绘图案手稿,并将精华部分重新绘制,已绘5幅10米长卷,其中既有“油饼子圈子”“如意头”“钻花夔龙”“明柱吞口”等别具一格的纹样,也有建筑主体平面图手绘,线条利落,笔力精湛。他计划用三年编成《中卫建筑彩绘图案纹样》画册,并盼望能为去年完成的《中卫建筑彩绘》一书筹得出版资金。“这些纹样是历史的密码,绝不能失传。”他说。
陈进德手绘10米长卷。
陈进德以画笔为媒,让沉睡的纹样重焕生机。在他心中,每一笔勾勒的不仅是图案,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。
▌来 源:宁夏日报客户端
发布于:北京市双融配资-双融配资官网-证券公司配资-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配资平台网站甲状腺癌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阶段